最近,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在黨史學習教育的深入開展中,大廳回應了群眾的焦慮,在全系統開展了我為群眾做實事的實踐活動,重點實施了八大民心工程項目。
擴大就業容量定心工程。江蘇省將通過多種渠道支持靈活就業和自主創業,擴大公益性崗位開發范圍,增加7000個公益性崗位。積極安全地做好禁退漁民轉產就業工作。開展離校未就業大學畢業生實名扶持,確保離校未就業大學畢業生年底就業率達到95%。開發5萬個實習崗位,組織35000人參加實習。舉辦第四屆創業江蘇大學生創業大賽,以創業帶動就業。政府補貼職業培訓不少于160萬人。
支持企業發展自信項目。今年江蘇省將繼續實施分階段降低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費率的政策,減輕企業的社會保險負擔。允許符合條件的困難企業緩交社會保險費,幫助有困難的企業度過難關。對不裁員或不裁員的企業給予穩定返還。給予中小企業富民創業擔保最高300萬元的折扣貸款。開展企業新學徒制培訓3.6萬人以上。
待遇水平穩步提高暖心工程。江蘇省立即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將城鄉居民養老金省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73元。推進失業保險保障擴大。適時適度調整最低工資標準。
激發人才活力的舒適項目。通過實施萬名博士后聚集計劃,建立了世界前200名高校博士畢業生的綠色通道。繼續推進G42重點民營企業人才綜合改革。全面推進縣級以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工升級制度。完善高層次人才工資分配激勵機制。選拔建設100個省級鄉土人才大師工作室、30個示范工作室和10個傳承示范基地。
勞動關系促進和諧安心工程。今年,將實施1000家企業培養共同行動,開展省級和諧勞動關系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建設。開展夏季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專項行動,全面實施名制、專用賬戶等制度,依法及時全額支付農民工工資。開展100家金牌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創建活動,打造30家金牌調解組織。完善工傷保險制度,促進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員和實習生參加工傷保險,試點平臺員工參加職業傷害保險。
準確幫助送真情愛工程。制定推進富民強村促進行動的實施意見,完善鄉土人才職稱評定標準。全面實施三定向政策,鼓勵引導基層機構專業技術人才扎根基層。實施三支一扶計劃,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服務。不斷推進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貧困人口、重度殘疾人等困難群體參加城鄉居住保險,確保參加保險登記、支付保險費、支付三個100%。
解決風險安全放心工程。研究制定社會保險欺詐案件轉移實施方法,加強行政執法與紀律檢查監察、刑事司法的有效聯系,開展三個全面取消、工傷保險等重點事項監督檢查,成為社會保險基金的守夜人,保護老百姓的養老金保命金。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規范,實施重大專業資金業績評價。實防范解決重大失業風險的14方案,確保不發生規模失業。
提高服務效率水平貼心工程。推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快速發展行動。年底前,所有區市都實現了10多個一件事打包辦、20多個高頻事項的加快。推進綜合柜員制實施,積極做好上門辦服務。穩步推進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綜合信息平臺和12333智能服務全面上線運行,推廣應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網點電子地圖,推進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用,基本實現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待遇資格沉默認證,全面開展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關系轉移省內不用辦,省內不用辦。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機關黨委書記、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陳健在當天的通風會上表示,八大民心工程分別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領導牽頭,每一項都緊扣著心字,從人民群眾的心坎出發,到人民群眾的感受落腳,讓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每一項措施都有具體的責任單位,覆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所有業務板塊,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黨員領導干部的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