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八日上午,在武城縣不見面開標大廳中,中東區棚戶區改造工程-武城110kV新城站10kV漳南I、II、III線新建工程正在開標,現場只有兩名代理機構工作人員和兩名招標單位代表。不像離線冷清,在線開標大廳內熱鬧非凡,10個投標單位在線開標大廳內公布投標人、投標人解密、批量導入等程序,整個過程只需7分鐘。
不僅僅是開標環節,通過完善交易平臺系統功能,公共資源交易從項目網上注冊、招標文件網上核實、招標(采購)公告網上核實和發布、開標評審、中標公示、合同公示等環節全部依靠平臺系統網上完成。實現了零門檻、零跑腿、零跑腿、零見面、零成本、零距離的五零服務標準。
與以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武城分中心副主任王琰,而且減輕了跑辦負擔。德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武城分中心副主任王琰表示。在參投標8年來,他見證了公共資源交易的巨大變化。他說:曾經有一個項目只裝了16個紙箱。全過程電子化后,招標文件簡化為檔案盒。到目前為止,發展到只需要一個光盤。
不僅形式的變化,還能節約財政資金,使企業經濟。德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武城分中心主任方志麗計算了2020年分中心共成交政府采購和建設工程項目152個,合計238個標準段,每個標準段至少3個投標機構,每套投標成本1000元,每年企業可節約投標成本71.4萬元。
為確保流程透明合規,武城縣交易系統借助大數據監管平臺實現了對交易項目、各方主體的定量、定性分析,實現了對交易項目、各方主體的定量、定性分析。并充分發揮綜合監管、行業監管、紀委監管、投訴質疑四位一體綜合監管體系的作用,對依法必須招標的事中事后監管,實行雙隨機一公開模式,密切關注招標代理、開標評標等關鍵環節、載體,嚴厲打擊違法行為。
一連串的變化背后,是德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武城分中心做好交易市場主體店小二娘家人的生動體現。武城縣委書記張磊表示:企業是市場主體,是經濟領域的群眾,要做到辦事有速度,服務有溫度,管理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