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規范交易管理,營造和諧的公共資源交易環境,提高民生幸福指數,平湖市打造了平招服務品牌,打造了平招電子交易平臺,率先在嘉興五縣實現了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的招標模式,積極推動小型工程建設項目進入不見面、零跑招標時代。自從2020年9月平臺改革運行以來,全市平招平臺已經完成了60多個招標項目,交易金額1340萬元,招標服務能力有效提高了80%。
一是交易平臺由線下轉向線上。
第一,網上招標不見面。開發平招投標系統,從項目申請、信息發布、數據獲取到投標評標、發布結果、檔案存儲等全過程進行在線運營,形成小項目交易閉環系統,徹底改變傳統的線下交易模式。不見面的招標加快了效率,整個投標過程加快了50%。同時打破地域限制,提高企業投標參與率,激活項目競爭力,確保疫情期間小平臺投標的安全性。
二是網上投標零跑腿。投標人登陸平小招系統,可在線查看公告,下載投標文件,提交保證金,提交電子投標文件,參與投標,查看交易進度。不見投標和無紙化操作為投標單位節省了投標、人員、住宿等費用。經計算,每個投標單位每個項目可節000元,每年可節約30萬元。
三是網上評標智能化。本系統開發了網上評標模塊,采用自動清標和大數據分析兩種技術,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如大數據、云計算等,對開標和評標中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檢測分析,幫助評標專家及時發現圍標串標、弄虛作假等。利用數據智能對比,在幾分鐘內完成數百個數據對比,有效提高了評標效率。
二是交易服務由有序向高效轉變。
一是業務培訓的正常化。制定培訓計劃,拓展培訓渠道,開展分層次的業務培訓,提高小平臺員工的業務知識能力。鄉鎮和部門的小平臺相關人員每月接受培訓,招標單位、代理結構和招標單位每季度接受培訓。2020年,招標人、投標人和小平臺工作人員以在線教學的形式進行了10門課程培訓,如十大經典案例和十大常見問題分析。
第二,管理服務準化。發布《平湖市小型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服務標準》,根據平臺電子化要求,制定場所設置標準化、監控設施標準化、交易服務標準化、數據歸檔標準化四個標準體系。解決現有小平臺無固定交易場所、開標音視頻無法備案審核、招標服務效率低、檔案管理不規范等問題,進一步提高小平臺的基本功能。
三是評標專家標準化。平湖小工程評標專家庫擴建升級,建成5大類565人的專家庫,全市14個小平臺專家全部在此抽取。解決了各小平臺專家庫人員不足、專業設置不合理、專家抽取程序不合理等問題。優化專家和抽取過程管理。推進評標專家誠信評估,對評標專家抽取過程錄像,做到審批全留痕,流程全監管,標后可追溯,檔案存儲。
三是交易監管由傳統向智能轉變。
第一,開放手持監管。開通平小招微信官方賬號,設置直播模塊,直播每個小項目的評標流程。招標人、投標人、監管人員甚至公眾都可以通過手機觀看整個投標過程,1000多人觀看投標情況,使投標室成為透明的玻璃房。
二是實際遠程監督。由主管部門、紀委、審計等監督部門共同組成的三名一體化監督隊伍,通過系統實施了24小時在線遠程監督,全市14個小型工程交易平臺實現了全權復蓋,累計實施了30多次遠程監督,解決了地區問題、人員不足等問題。
三是啟動預警管理。建立平湖市小型工程交易平臺風險預警分析系統,對923名投標人的投標文件進行綜合清理、模擬分析、投標項目分布、主體分布、主體參與、交易趨勢預測等10個方面的模擬分析,提供多維可視化的風險數據預警,提高公共資源交易效率,更好地為公眾提供優質服務。